2025 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終極攻略:一篇拆解四大主題重點、掌握高分秘訣與職涯鍍金關鍵
綠色人才浪潮來襲:為何這張證照是你的職涯加速器?
你是否感受到一股席捲全球的綠色浪潮?這不僅是環保口號,而是一場正在重塑產業樣貌的巨大變革。根據環境部與104人力銀行發布的最新2025年報告,台灣「綠領人才」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爆發:平均每月釋出近2.2萬個職缺,年增長率達9%,過去八年更是驚人地飆升了270% 。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,如何證明自己就是企業尋找的關鍵角色?答案,就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出的iPAS「淨零碳規劃管理師」能力鑑定 。解碼四大支柱:掌握碳管理的知識體系
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(初級)的考試分為兩大科目:「淨零碳規劃管理基礎概論」與「淨零碳盤查規範與程序概要」。本篇攻略將聚焦於前者,《碳管理趨勢及策略》的內容。可以歸納為四大核心知識支柱:國內外永續趨勢及架構
能源轉型落實和目標
碳資產管理策略解析
碳中和規範與實踐
更重要的是,這四大支柱並非孤立的知識點,而是一個環環相扣的故事:全球性的氣候壓力(支柱一),驅動了台灣必須進行能源轉型(支柱二);為了推動轉型,政府祭出了碳定價等經濟工具(支柱三),最終引導企業走向碳中和等具體目標(支柱四)。用這個敘事框架來學習,你將能建立一個清晰的知識體系。
支柱一深度解析:全球永續趨勢與治理架構
這是故事的開端,理解全球為何而戰。涵蓋了從氣候科學的基礎,到國際政治的合縱連橫,再到企業端的自主響應與資訊揭露 。核心考點:
氣候科學基礎: 溫室氣體(GHG)的定義、全球暖化潛勢(GWP)值,特別是IPCC不同評估報告(AR4、AR5、AR6)中甲烷GWP值的差異,都是熱門考點 。戰略學習方法:
與其被眾多準則搞得頭昏腦脹,不如製作一個比較表,從根本上理解它們的差異。關鍵在於「溝通對象」與「重大性」的視角不同。
準則 | 主要溝通對象 | 核心焦點 | 關鍵概念 |
GRI | 所有利害關係人(員工、社區、NGO等) | 組織對經濟、環境、社會的全面衝擊 | 廣泛的利害關係人重大性 |
SASB | 投資人 | 對企業財務有實質影響的永續議題 | 財務重大性(行業別特定指標) |
TCFD | 投資人、監管機構 | 氣候相關的財務風險與機會 | 四大揭露框架:治理、策略、風險管理、指標與目標 |
IFRS S1/S2 | 資本市場參與者(投資人) | 永續及氣候相關的財務資訊揭露 | 建立全球永續揭露的基準線(整合TCFD) |
支柱二深度解析:航向淨零的能源轉型
如果說支柱一是確立目標,那支柱就是描繪達成目標的航海圖。內容涵蓋全球能源轉型的路徑,以及台灣本土的具體戰略 。核心考點:
全球淨零路徑: 國際能源署(IEA)的淨零路徑圖是重要參考,其中COP28達成的「2030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增至三倍、能源效率提升至兩倍」的共識,是必須牢記的全球目標 。戰略學習方法:
將全球趨勢與在地政策連結起來。例如,最新的COP29會議強調了強化電網與儲能的重要性 ,這可以直接對應到台灣十二項關鍵戰略中的「電力系統與儲能」。同時,教材中的數據可能停留在2022或2023年,你可以補充最新的2024年統計數據,特別是台灣離岸風電的爆發性成長,這會讓你的知識儲備更具時效性 。支柱三深度解析:碳金融與貿易的新規則
當減碳成為全球共識,下一個問題就是:如何用「錢」來驅動?本支柱深入探討碳定價、國際碳關稅,以及各種碳權的運作機制,是整個考試中最具實用性也最複雜的部分 。核心考點:
碳定價工具: 必須清楚區分「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」(Cap-and-Trade)和「碳稅/費」的差異。前者是透過市場機制決定價格,後者是政府直接定價 。戰略學習方法:
本支柱的重點在於比較與計算。國際碳關稅如CBAM與國內的碳費制度,兩者間的互動為企業帶來了複雜的合規挑戰。要高效地掌握這些細節,因此若有一份重點整理的學習輔助工具將是致勝關鍵。歷經身經百戰、數百近千人的試驗,IPAS淨零碳管理師PK考上筆記教材就針對這些內容提供了極佳的摘要和比較分析,與關鍵模擬題庫,以及極為珍貴的實戰考題,絕無僅有,絕對能幫助你釐清最易混淆的概念和計算規則。
舉例來說,為了讓你更清晰地掌握,這裡提供一個精簡的比較表:
項目 | 歐盟CBAM | 台灣碳費 |
機制 | 邊境調整機制(關稅性質) | 國內環境規費 |
法律基礎 | EU Green Deal / Fit for 55 | 氣候變遷因應法 |
主要對象 | 歐盟的進口商 | 台灣的排碳大戶(製造業/電力業) |
定價方式 | 價格與EU ETS碳市場連動 | 由費率審議會訂定固定費率 |
排放範疇 | 產品製程的直接排放+間接電力排放 | 廠區的直接排放+間接電力排放 |
關鍵合規行動 | 申報產品碳含量、購買CBAM憑證 | 提交自主減量計畫、繳納碳費 |
支柱四深度解析:碳中和的黃金標準
「碳中和」是許多企業的終極目標,但如何達成才不算「漂綠」?本支柱圍繞最新的國際標準ISO 14068-1,教你如何以最嚴謹的方式實現碳中和 。核心考點:
碳中和定義戰略學習方法:
請將「減量優先層級」奉為圭臬。考題很可能會設計情境題,測試你是否理解「先減量、後抵換」的核心精神。例如,一家公司若未提出任何內部減量計畫,就直接購買大量碳權宣告碳中和,這在ISO 14068的框架下是不可接受的。
此外,ISO 14068的推出,已將「碳中和」從一個行銷口號,提升為一個嚴謹的長期戰略管理框架。它要求企業將減碳目標與資本支出、研發投入和營運規劃深度整合,這不僅是為了取得一個標籤,更是驅動企業進行根本性創新的管理工具 。你的成功藍圖:四周學習計畫與應考技巧
四周衝刺計畫:
第一週:建立大局觀。 專攻支柱一。畫出你的國際氣候協議時間軸,並完成ESG準則比較表。
第二週:能源深度潛入。 專攻支柱二。用心智圖整理台灣的十二項關鍵戰略,並用最新的能源統計數據更新你的筆記。
第三週:掌握金流。 專攻支柱三。這是最燒腦的部分,請投入足夠時間,比如反覆練習CBAM與碳費的計算案例。
• 第四週:應用與總複習。 專攻支柱四,並完整複習前三週內容。務必做完PK考上筆記教材中所有的模擬樣題 。
應考技巧:
抓關鍵字: 題目中出現「優先」、「首要步驟」、「最重要」等詞彙時,通常是在考驗你對「減量優先層級」等核心原則的理解。
注意時間點: 考試會測試你對關鍵時程的記憶,如《巴黎協定》的目標年份、CBAM的過渡期、台灣碳費的開徵年等。
善用輔助教材: 在最後的總複習階段,將龐雜的資訊濃縮是成功的關鍵。一份設計精良的摘要能讓你事半功倍。IPAs考上筆記教材正是為此而生,除了它將公版教材186頁的教材精煉成高效的複習工具,也納入最新趨勢重點,完全幫助你串連四大支柱的知識,在考前穩固所有重要觀念。
啟動你的淨零職涯
回到最初的起點,綠色人才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大。通過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鑑定,不僅是為你的履歷加分,更是為你開啟一扇通往未來主流產業的大門。這趟學習之旅或許充滿挑戰,但它所回報的,將是一個充滿意義與無限可能的職涯。
預祝你考試順利,期待在推動台灣淨零轉型的專業社群中,看到你的身影!
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