🚀《破解最新114 iPAS 初級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考試邏輯》
如何攻克淨零碳規劃與碳盤查兩大難關?
隨著「2050 淨零排放」成為全球企業與政府的共同目標,掌握碳管理與減碳工具的專業能力,是所有產業與各低中高階人才的必備技能。經濟部與工業技術研究院主導推動的 iPAS 初級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證照,成為企業爭相重視的「永續人才認證標章」。
然而,根據歷屆考試統計,最新5/3場次總獲證率僅剩 33.68%,尤其考科一及格率跌破 2 成,顯示這不只是一張「讀書就會過」的證照,而是一場結合政策理解、技術邏輯與實務判斷的硬仗。
在這篇文章中,將從歷屆數據出發,深入剖析兩大考科的重點結構、出題趨勢、難易挑戰與備考策略,幫助你:
🔍 瞭解考科一、考科二的核心命題思維
🎯 精準掌握常考陷阱與出題脈絡
一、考科一:淨零碳規劃管理基礎概論
1. 考試核心內容
此科目為整體碳管理制度的總論,主要目的是評估應試者是否具備基本碳管理與淨零轉型的宏觀理解。
主要章節包括:
氣候變遷科學基礎(溫室氣體與碳足跡的來源與影響)
國際政策與淨零趨勢(如巴黎協定、RE100、SBTi、碳中和考很多)
國內政策與目標(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、四大轉型策略)
碳管理策略(減碳階段、碳權市場、內部碳定價)
ESG 與企業永續發展(TCFD、GRI、永續報告書等)
淨零規劃流程(策略規劃→減量行動→監測驗證)
2. 出題趨勢分析
以選擇題為主,偏重「政策架構」、「減碳策略工具」與「國際趨勢名詞解釋」。
出題偏向應用與判斷題,例如:比較各國政策、SBT、碳中和細節、碳交易制度。
常出現混淆選項,考驗應試者對名詞定義與政策脈絡的理解深度。
3. 難易度與挑戰點
難易度逐場提高(113-1 平均分數 72.05 → 114-1 僅 59.02)
通過率持續下滑(64.28% → 19.63%),顯示考題難度提升,要求記憶、細節、深度理解與分析能力
4. 備考策略
熟讀台灣淨零政策藍圖與永續報告架構
系統整理政策名詞(如 SBT、CDP、CBAM)與減碳工具(碳足跡、內部碳定價)
須以圖解與流程圖方式理解整體碳規劃邏輯
需熟悉考古題命題脈絡與干擾選項
練習跨章節題組,基礎、進階、實戰模擬題,大量練習是不二法門
二、考科二:淨零碳盤查規範與程序概要
1. 考試核心內容
此科為實務導向科目,重點在於評估應試者對碳排查核的操作能力與依據標準。
重點章節:
GHG 排放範疇(範疇一:直接排放、範疇二:間接電力、範疇三:供應鏈)
ISO 14064-1 / 14064-3 與查證標準、LCA、PCR考很多
組織邊界與營運邊界設定方式
碳盤查作業流程(盤查計畫書、資料收集、排放係數運用)
碳排放係數與計算公式
查證與不確定性處理
環境部溫室氣體盤查登錄
2. 出題趨勢分析
強調「程序與計算邏輯」,題目實務化(例如:給定資料請選出正確的排放範疇)
需熟悉考古題命題脈絡與干擾選項
多數選擇題為情境題或步驟順序題,至少4-5題計算題
有些題型類似技術規範考察,如條文配對或查證流程判別,台灣PCR實務制度
3. 難易度與挑戰點
平均分數波動大(最高 74.80 → 最低 59.84)
通過率變化劇烈(最高 72.82% → 最新場次僅 42.45%)
應試者若未熟悉ISO標準結構,容易在情境題中失分
4. 備考策略
掌握 ISO 14064-1 條文架構與內容邏輯,對條文與章節熟記對應概念
熟練常見排放源與係數查找方式(如:電力排放係數、燃料種類)
練習實作題與程序流程配對題(盤查→報告→查證)
三、考試趨勢與應對建議
場次 | 獲證率 | 考科難度趨勢 | 建議重點 |
---|---|---|---|
113-1 | 67.43% | 易中偏易 | 瞭解概念+基本架構即可 |
113-3 | 35.81% | 明顯加難 | 要求理解→應用→操作 |
114-1 | 33.68% | 難度最高 | 結合實務與邏輯推理能力 |
整體建議:
建立「政策理解 × 實務操作」雙軌學習法
熟悉ISO條文結構,建議反覆練習「模擬考題題庫」強化實戰應對
多用流程圖、表格、比較圖統整知識
務必掌握熟悉考古題結構與陷阱選項,歷年考題不斷出現,可提升判斷能力
若有機會參與企業 ESG 或碳盤查專案,可實際操作提高理解深度。
選擇適合的教材與課程,這本PK考上筆記與模擬題庫,幫助熟悉題型與考試方向。
明年預計推出中級考試,考生可提前準備,進一步提升競爭力!
參與實務演練、案例分析,加強碳盤查的計算與實務操作能力!這不只是一張證照,更是一個進入未來永續與碳市場的新門票。當初透過朋友推薦的超棒教材、模擬與考古題庫本,快速幫助我理解核心,超開心這次也能夠高分過關拿到證照,對自己也是一種努力的肯定,心法就是:讀懂,練熟,反覆確認觀念,您也可以加入考上行列。